2025第三十一期-乡村快报

发布时间:2025-03-26 19:28|来源:中国乡村发展协会|
字体大小:||

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用对策建议

  38日,山西中农富通公众号发布了关于统筹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用的对策建议,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提升盐碱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与生态保护水平。

  首先,构建数智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融合遥感、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形成一个集连续监测、数据共享、灾害预警、决策制定、成效评估与综合示范功能于一体的盐碱地绿色发展服务平台。

  其次,科学规划分类治理,挖掘盐碱地资源多元利用模式。根据盐碱地分布特征及其水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条件,制定详尽的总体规划、国家标准和专项实施方案。从盐碱土地、盐生植物到盐碱水资源多方面推进,筛选耐盐碱种质资源,并开发咸水淡化技术,探索盐碱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的新路径。

  第三,建立健全系统管理机制,强化科技引领赋能。盐碱地治理需结合生态治理、水利调控与农业科技引导等多个方面的协同合作,采用工程措施为主,辅以农学、化学、生物改良等多种方法。治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实行分类改造,适度有序开发,实现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最后,科学开发有效保护,开辟盐碱地区生态文明新道路。对于适宜开发的盐碱地区,应采取科学有序的方式进行开发;对于不宜开发的区域,则全力保护其生态环境。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生态化手段,深入研究盐碱地生态系统服务演变过程,并研发绿色高效的盐碱地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统筹协调技术体系,开辟盐碱地治理利用和产能提升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新路径。

  这些对策建议为我国盐碱地综合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推动盐碱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任洁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名:科技赋能改良盐碱地 向盐碱地要稳产高产

  信息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eY3B03i5d-YB6Cn1ScHWCg

  来源机构:中国,中农富通农业规划设计院

华南农业大学申请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设备故障预测数据处理方法

  20243月,华南农业大学提交一项名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设备故障预测数据处理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设备故障预测方法,采用量子态编码的生成对抗网络增强数据表示能力,解决数据不平衡问题并通过自损失计算和稀疏正则化优化特征表示,强化模型对核心信息的捕捉同时抑制噪声。

  传统故障预测方法依赖经验规则和简单统计模型,难以处理复杂设备的多维度数据及捕捉故障先兆。农业环境特殊性和设备使用条件多变性,使得故障数据采集和标注困难,增加了预测挑战。本发明提出一种农业设备故障预测方法,通过预先训练的特征模型处理实时采集的数据,并用分类器模型进行分类以预测故障。采用量子态编码的生成对抗网络扩充数据,提高模型泛化能力和应对数据不平衡问题。自损失计算和稀疏正则化优化了数据基础,提升了预测效率和结果解释性。

  (丁倩 任洁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名: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设备故障预测数据处理方法

  信息来源: incopat数据库

  来源机构: incopat数据库

江苏大学申请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设备故障预测数据处理方法

  202411月,江苏大学提交一项名为农机多机协同现场调度管控系统及调控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本发明提供一种现场调度管控系统,用于田间多台无人驾驶农机的统一调度、任务规划和实时监控。通过车载交互设备实现对农机的控制,适用于各种农业场景的多机协同作业,尤其在复杂环境中能有效提升作业效率和质量。

  传统农业机械单机作业难以满足大面积农田的高效生产需求,多台农机协同作业虽成趋势,但面临调度难、轨迹控制及实时监测等问题,影响效率并增加管理难度,有效进行多机协同调度和管控成为技术难题。本发明的农机多机协同调度管控系统包括底盘车和若干与之通信的农机。底盘车能发送任务至各农机,接收其任务进度和位置反馈,并发送控制指令进行精准调控,实现高效作业管理,促进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

  (马晓敏 任洁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名:农机多机协同现场调度管控系统及调控方法

  信息来源: incopat数据库

  来源机构: incopat数据库

四部门联合开展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

  3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等8个重点省(市)部署开展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

  《通知》的具体目标包括: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壮大,农村网络零售额稳步增长,城乡数字鸿沟加速弥合,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可及,乡村治理效能显著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实现双增收,带动全国数字乡村发展迈上新台阶。

  《通知》部署了6项重点任务。一是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包括积极打造智慧农业发展高地,加快5G与智能农机深度融合等内容。二是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包括深化数商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新业态,开展乡村旅游数字提升行动等内容。三是建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包括按需推进农村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等内容。四是深化数字惠农便民服务,包括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信息服务体系,深化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等内容。五是打造智慧乡村治理体系,包括推进涉农数据汇聚共享和开放开发,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等内容。六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包括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有效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内容。

  下一步,中央网信办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省(市)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政策支持、人才保障、跟踪监测和宣传推广,营造各地互学互鉴、共促共进的良好氛围,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李周晶 任洁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名:中央网信办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开展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

  信息来源:http://www.nyxw.org.cn/xiangxi.asp?xid=27556&leibie=%C5%A9%D2%B5%CD%B7%CC%F5

  来源机构:中国,中国农业信息网

新型复合可降解薄膜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2025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山东立卓睡眠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该专利提出了一种新型可降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传统非降解地膜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并进一步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传统地膜多采用非降解材料,导致农田残膜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与现代绿色环保理念背道而驰。生物可降解薄膜的出现,不仅具备普通地膜的增温、抗旱、抑盐等优点,而且能够自然降解,避免了残膜回收的问题,有效降低了种植工作强度,减少了农田残膜污染。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乳酸(PLA)复合材料是目前地膜用的典型可降解薄膜材料。其中,PBAT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成膜性,适用于广泛的薄膜类应用;PLA则以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生物降解性著称。然而,这两种材料单独使用时存在相容性不佳等问题。

  为响应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农业生态环保技术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山东立卓睡眠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一种新型可降解薄膜,通过一系列精细工序——包括制备空心微球、表面改性、接枝复合、制备薄膜及后处理等步骤,成功改善了PBATPLA的相容性、韧性及耐磨性,同时增强了薄膜的抗冲击性能、抗撕裂性能和降解稳定性。此外,该发明还优化了薄膜的光学性能和保水透气性能,提高了其在高温环境中的稳定性。

  这一创新不仅有助于缓解传统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为现代农业提供了更加环保、高效的地膜解决方案,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此技术的应用推广,有望成为解决我国乃至全球农业生产中面临的环保难题的重要突破口。

  (王红彦 丁倩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一种可降解薄膜、制备方法及作为地膜的应用

  信息来源:IncoPat数据平台

  来源机构:IncoPat数据平台

新型智能农田监测系统助力实现精准施肥与环保耕作

  2025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一种新型服务于乡村振兴领域的农田监测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对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测、灌溉和施肥等功能,还特别设计了清洗机构以解决传统农田施肥装置内部清洁难题,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加环保高效的解决方案。

  此实用新型涉及乡村振兴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一个移动架,在其上依次设置了农田灌溉结构、农田施肥结构和农田天气监测结构,并在底部配置有犁地件和盖土板。其中最突出的是新增的清洗机构,专门用于清理农田施肥结构内部残留的肥料,避免因长期使用导致的肥料箱内壁结垢问题,从而影响后续施肥效果。清洗机构由呈回型的安装框和四周安装的第二喷嘴组成,通过动力件驱动升降,确保全面覆盖肥料箱内部进行冲洗。此外,安装框底端设置的清刮框进一步增强了清理效果,使得肥料箱内部保持干净,有利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农田施肥结构本身包含具有进料管的肥料箱,肥料箱底部连接带有阀门的施肥管,底部形成漏斗状的设计便于彻底排空肥料,减少残留。同时,农田灌溉结构与水泵相连,通过分水管底部的第一喷嘴均匀洒水,实现精准灌溉。农田天气监测结构则配备了雷达监测器等先进设备,可以实时掌握气象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该系统还设计了调节机构,实现了犁地件和盖土板的同步升降,极大地提升了操作灵活性和适应性,满足不同作物生长周期的需求。这种集成化、智能化的设计理念,不仅提高了农田管理效率,也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马晓敏 丁倩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一种服务于乡村振兴领域的农田监测系统

  信息来源:IncoPat数据平台

  来源机构:IncoPat数据平台

   

扫一扫分享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