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2024年12月26日,农业农村部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农业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促进乡村生态振兴。该指导意见明确了未来农业绿色发展的目标:到2030年,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将稳步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到2035年,绿色生产方式基本形成,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产地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为此,文件提出了四方面十项重点任务和措施,涵盖资源节约、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多样以及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等多个领域,为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将有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农业农村部强调,在落实文件精神的过程中,要坚持生产生态协调,增产增效并重,实现增加供给、提高收入、保护生态的有机统一。这一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将为构建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推动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撑。
(任洁 田儒雅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到2035年,绿色生产方式基本形成——发展低碳循环农业有了路线图
信息来源:http://www.nyxw.org.cn/xiangxi.asp?xid=27391&leibie=%C5%A9%D2%B5%CD%B7%CC%F5
来源机构:中国,中国农业新闻网
谷歌衍生公司 Heritable Agriculture 将 AI 引入作物育种
2025年3月,谷歌旗下创新孵化器“登月工厂”X宣布其内部孵化的农业科技公司Heritable Agriculture正式独立运营。Heritable Agriculture旨在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革新传统农作物种植方式,以应对全球性的农业与环境挑战。
该公司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数据潜力,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农业指导方案。其核心技术包括使用机器学习分析植物基因组,以发现能提升作物产量的基因组合。这种方法不仅能培育出适应气候变化的作物品种,还能提高产量、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并增加土壤中的碳储存量。为了验证这些技术的有效性,团队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实验场地从湾区总部的“专用生长室”延伸至加利福尼亚州、内布拉斯加州及威斯康星州的实际农田。值得注意的是,Heritable Agriculture选择了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而非直接进行基因改造,以此不断优化其育种策略。
Heritable Agriculture的成立标志着AI与农业融合的新时代的到来,开辟了一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通过结合机器学习与数据科学,Heritable Agriculture正在努力解决传统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致力于为全球农业提供更加绿色、高效的解决方案。
(吴蕾 任洁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名:谷歌衍生公司 Heritable Agriculture 正在将 AI 引入作物育种
信息来源:
https://m.sohu.com/a/855277446_121798711/
来源机构:英国,SeedQuest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即将于5月1日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正站在全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这不仅关乎9亿农村集体成员的权益保障,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核心抓手。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4.64亿人常住农村,而城市中未落户的农民工则达到了2.97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可以解决这些群体的收益问题,还能有效促进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提高整体收入和消费水平。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关,连续九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同时,农产品进出口数据显示贸易逆差正在逐步缩减,这表明我国在保证国内供应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同时,乡村振兴不仅是对农村经济的支持,更是对中华文明延续的重要手段。当前,中国共有超过10万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存在农村地区,其中许多已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通过保护和发展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能增强民族自豪感,还能为乡村旅游增添独特魅力。未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以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贯彻实施,预计到2025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进一步接近70%。在此过程中,乡村振兴将继续发挥其作为“压舱石”和“蓄水池”的重要作用,确保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田儒雅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从八个维度重新认识乡村振兴政策逻辑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j1UjQ3bFv1NqehEx8tn5-w
来源机构:中国,忆城文旅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25年2月最新公告,宿迁宏妍食品有限公司发明了一种用于食用农产品转运的自动码放机械手。该专利旨在解决传送过程中食用农产品料袋摆放不规整的问题,提升后续码放的效率与整齐度。
该机械手通过调控基台对传送带上移动料袋的摆放形态进行识别处理。对于摆放偏移的料袋,机械手利用电机驱动滑块上的转轮转动,配合侧台上的传动带实现料袋的辅助反转操作,确保料袋堆叠码放的统一性。同时,针对传送带上出现的异常摆放料袋,机械手通过传动带的转动与转轮的配合,将异常料袋排入独立间隔中,方便后续操作人员集中处理。
此项发明的创新之处在于整合了料袋识别、调整与异常处理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不仅提高了农产品转运及码放的效率,还确保了料袋码放的规整性,满足了食用农产品转运行业对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需求。
(田儒雅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一种用于食用农产品转运的自动码放机械手
信息来源:国知局
来源机构:国知局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25年2月最新公告,广东天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获得一项发明专利。该专利提供了一种农产品清洗设备及其使用方法,旨在提升农产品清洗的效率与效果,并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这项专利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设计一种集刷洗、过滤、排污、水循环及排料功能于一体的清洗设备,实现对农产品的高效清洗。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机架上设有清洗箱,清洗箱内配置有刷洗机构用于清洗农产品,过滤机构位于刷洗机构与排污机构之间,通过铰接设置的过滤板及弹性支撑组件,既能顺利排出污泥,又能有效阻挡农产品,实现清洗后污泥与农产品的分离;清洗箱外侧还设置有水循环机构,用于回收并再利用经过滤的清洗水;以及排料机构,便于清洗后农产品的排出。
该方法的创新之处在于整合了多项功能于单一设备中,不仅提高了清洗效率与质量,还通过水循环机制实现了资源的节约与环境的友好。这不仅满足了农产品加工行业对高效清洗设备的需求,也符合当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田儒雅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一种农产品清洗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信息来源:国知局
来源机构:国知局
企业作为品牌建设的主体,要提高品牌、市场、质量和诚信意识,积极开展区域品牌经营管理,探索建立“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经营机制,真正形成一批品牌叫得响、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的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品牌。以下是打造农产品品牌的十个方法:
(一)利用公共资源
创建农产品品牌战略的第一步,就是发现、利用和抢占公共资源,包括产地资源和品类资源,将其“据为己有”。将产地和品类资源“企业化”,出于产地,高于产地,占据品类,打自己的品牌,做产地和品类的前沿代表。这些资源对于创建农产品品牌来说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这是与做工业品品牌最大的不同。
(二)品牌占位以快制胜
做品牌就要抢做经典品牌。抢占资源必须以快制胜。一旦发现并瞄准这个品类市场,就要下手快,要向超前赛道的行业或者品类市场靠拢。企业家们应该对产品抱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快品牌占位,传播推广。
(三)挖掘农产品文化价值。农业承载着地域文化,可通过挖掘、打造、提炼和传播与食品相关的文化价值为农产品赋能。与农产品相关的文化资源包括:地方风俗习惯,消费者认知、消费习惯和饮食习俗、人文历史资源等。发掘农产品文化并发扬光大,赋予品牌灵魂。
(四)创新品质差异、突显品牌。一是从种养方式和品种改良入手,在产品上制造不同。二是提炼出产品和品牌差异化价值并加以突显传播,下功夫挖掘农产品的差异化,在产品和品牌价值上制造出不同。
(五)打造品牌形象特点、辨识度。用外在形象视觉传达内在价值,外在形象品质化、差异化,甚至个性化,塑造品牌和产品形象。主要手段有:①创意建立品牌识别符号,②选准品牌代言人,做正确的推广广告,③设计好的包装,彰显价值和差异,④利用新型产业模式创造差异,利用终端设计塑造形象。
(六)创建领先或者独特的产品标准引领行业。创建领先或者独特的行业标准,引领行业,甚至引导国家标准的形成,让竞争对手沦为跟进者、模仿者,或者为消费者树立一个评判产品的标准,从而在消费者购买决策时提供依据,这是在农产品抢市场、做品牌的有效法则。拥有标准,就有话语权,就有主动权,也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七)品种研发,杂交创新。杂交创新就是指大胆借鉴、叠加、互补和融合其他行业的优秀思想、资源、技术、模式和方法,从而催生出全新的产业、品类(产品)或者营销思路,获得竞争优势,实现突破。杂交创新的两大类型:一是不同行业间的互动、借鉴与合作,比如獐子岛海参借高端酒水渠道双赢;二是将不同行业间的营销要素的整合,改良产品或者其它营销要素的DNA,创造出(1+1)n的几何倍增效应,从而产生巨大的营销能量,如哈根达斯创新的“月饼冰激凌”。
(八)开展农产品深加工,让产品彻底与众不同
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改变产品原始形态,大幅度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使原来相同的产品变得彻底与众不同。深加工正是产品差异化、增值化的魔术师。深加工可以大大增加农产品食用的方便、卫生程度,易贮存和运输,这些增值在消费者的需求上找到了落脚点。
(九)全过程加强品牌维护。一是重视产品质量,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至终端销售等环节全程把控,完善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增进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的消费信心。二是优化特色农产品组,创新、延伸,研发能够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特色农产品。三是关注市场需求,加强与消费者沟通联系,根据顾客需求及期望值优化、提供产品,提高顾客购买的满意度,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忠诚度和美誉度。
(十)多渠道促进品牌推广。一是充分利用好传统主流媒体,在主流媒体上定期宣传特色农产品及品牌广告、新闻等信息,扩大产品及品牌信息与公众的接触面。二是多渠道用好各类新媒体,通过在购物平台开设网店、开展直播带货,以及借助本地开发的App进行销售。三是畅通产销推广渠道,用好产销对接会、品牌推介会、展会等传统宣介渠道提升特色农产品的业界美誉度。四是促进消费者口碑传播,促进消费者成为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及品牌文化最有力的传播者。
(王红彦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打造农产品品牌,可以从这10个方法入手!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9ztOiAvV13Zq1i-BAgmBkA
水和肥料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水肥管理往往依赖于经验和固定的施用标准,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导致水肥供应不足或过剩,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健康和产量。当前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水肥管理系统存在无法充分利用土壤湿度、养分水平以及作物生理状态等实时监测数据等问题,动态调整能力差导致水肥供给的精准度不足。
山东农业大学针对上述问题研发一种智能玉米水肥供给优化方法,于2024年12月获得发明专利授权。该技术首先利用传感器网络,监测土壤湿度、土壤养分水平和作物生理状态,生理状态包括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进而基于云平台的监测数据,构建动态水肥需求模型;监测当前作物生理状态并结合动态水肥需求模型,设计协同供给策略,确定灌溉与施肥的时机和供给量;建立一个集成的智能供给单元,自动控制灌溉和施肥设备,根据S3设计的协同供给策略,智能调节水肥供给。该项技术通过建立各阶段的需求函数,能够灵活调整供给策略,以应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特殊需求,优化了水肥资源利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
(王红彦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一种智能玉米水肥供给优化方法
信息来源:incoPat数据库
来源机构:incoPat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