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二十期-乡村快报

发布时间:2025-01-23 01:54|来源:中国乡村发展协会|
字体大小:||

我国10月农机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3.6%

  20241118日,海关总署发布了我国202410月进出口主要商品量值表(人民币值),其中农业机械的进出口数据为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进口方面,202410月我国农业机械进口金额为41,733万元,同比下降103.7%。尽管单月数据出现大幅下滑,但1-10月累计进口金额仍达到452,990万元,同比下降37%。具体来看,收获机械当月进口数量增长41.5%,进口金额更是大增135.3%,但累计进口数量和金额均有所下降。拖拉机方面,单月进口数量大幅下降108%,但进口金额却增长了117.6%,累计进口数量和金额则呈现增长态势。

  在出口方面,我国农业机械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410月当月出口金额达到410,088万元,同比增长53.6%1-10月累计出口金额更是高达4,010,806万元,同比增长21.4%。拖拉机作为农业机械的重要品类,当月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实现增长,累计出口数量也略有增长,但累计出口金额同比下降6.8%

  (田儒雅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202410月:我国农机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3.6%

  信息来源:https://www.nongjx.com/news/detail/95866.html

  来源机构:中国,农机网

美国农业部发布海外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物技术年度报告

  202411月,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FAS)发布多份海外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物技术年度报告。涉及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和南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指出:

  巴西是全球第二大生物技术作物生产国,生物技术种子成为其产量增长的主推力,目前已批准131项转化体的商业化种植。FAS预测巴西对于20242025作物生长季将种植6850万公顷转基因作物,其中,转基因大豆和棉花普及率达到99%,转基因玉米普及率达到95%

  阿根廷政府及农民对待转基因作物一直持积极态度,20232024年阿根廷政府批准了5项转化体,包括1项棉花、2项大豆和2项玉米。2023年,阿根廷转基因作物面积为2310万公顷,大豆是阿根廷的主要转基因作物,2023年种植了1600万公顷,2023年种植了670万公顷转基因玉米,是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的世界第三大转基因玉米种植国。阿根廷是全球首个批准种植和消费转基因小麦的国家,2023年其转基因小麦种植面积约4.37万公顷,种植的转基因小麦为耐除草剂和耐旱品种。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强力支持转基因技术,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批准了多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和销售。当前除了塔斯马尼亚州与堪培拉外,均许可种植经联邦批准的转基因作物。

  新西兰联邦政府以澳大利亚2000年《基因技术法案》为基础,修订了基因技术监管法规和框架,旨在更广泛地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支持和推动基因技术在医疗保健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发展。

  泰国农业和合作社部2024711日签署了《农用基因组编辑技术生物体认证》,详细说明了基因编辑植物的认证标准、方法和条件。渔业和畜牧业发展部预计在今年年底发布基因编辑技术相关法规。这些法规一旦全面实施,泰国将允许进口、种植和出口基因编辑植物、水生动物和牲畜。

  菲律宾是东南亚第一个为转基因作物及产品制定监管框架的国家,已批准包括棉花(2023年)、茄子(2022年)、黄金大米(2021年)和玉米(2002年)的商业化种植。

  南非是全球十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之一,自1997年以来已批准多种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美国驻南非大使馆与南非政府紧密合作,解决了转化体批准不同步的问题,进而南非批准从美国进口转基因大豆。

  (任洁 王红彦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全球转基因政策及商业化种植批准情况: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南非

  信息来源:https://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3513.htm

  来源机构:世界农化网

拜耳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提升农学服务效率

  拜耳公司尝试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术助力农业工作者快速、准确地解决农学、农场管理及拜耳农业产品相关的问题。该计划推出的领域专用GenAI模型ELYExpert Learning for You, ELY)已在超过1500名美国一线员工中验证成功,显著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每周节省员工多达四小时时间。数据显示,90%的用户愿意继续使用ELY并向同事推荐。

  与初期使用ChatGPT的测试相比,ELY在回答准确性方面提升了40%以上。为进一步支持农民,拜耳推出了ELY Crop Protection,这是与微软合作开发的基于Microsoft Phi-3 SLM的小语言模型,旨在简化作物管理,并为农民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这一创新模型不仅优化了内部效率,还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无限潜力。拜耳强调,GenAI旨在增强日常工作效率,并提供更便捷的知识获取途径,而非取代人类或削减岗位。

  ELY模型的开发标志着拜耳在农业食品领域的创新突破,凭借这一技术,拜耳被评为Microsoft Ignite 2024的标杆供应商。未来,拜耳将继续致力于利用GenAI技术推动农业向高效、智能和可持续方向迈进,计划进一步推进ELY的内部使用,同时扩展其功能,为服务小农户的能力提供支持,并积极探索与合作伙伴、农业企业及客户的未来商业机会。

  (任洁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名:拜耳推出农业版“Chat GPT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dkUrwuC0lPII--XEKijFWw

  来源机构:农业科技侠数字与智慧农业

农业农村部强调强化种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速自主创新进程

  2024121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种业企业座谈会,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种业振兴战略,将种业置于农业强国建设核心。会议旨在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高水平企业,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种源自主可控。

  会上,50余家种业企业、科研单位及金融机构代表围绕种业创新融合提出建议。韩俊部长承诺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他指出,种业振兴关键在于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强调当前国内种业创新突破迫在眉睫。为实现该目标,需要聚焦种业阵型企业,分类精准培育;支持企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创新人才、资源、科企合作机制;推动人工智能育种应用;加大科技、财政、信贷支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深化“一对一”联系机制,推进企业与科研、金融、基地“三对接”。

  此次会议明确了种业振兴方向,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王红彦 吴蕾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种业企业座谈会强调 强化种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TKb0XMbWjhOCXZhbDW5kng

  来源机构:农民日报

一种对虾饲料添加剂的混合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2024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了深圳市澳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一项发明授权,该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的对虾饲料添加剂混合设备及其操作方法。该设备集成清洗与搅拌两大功能于一体,设备主体由清洗装置、搅拌桶、转盘及搅拌组件构成,各部分协同工作,实现了对虾饲料添加剂的高效混合与搅拌桶的全面清洗,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与设备卫生水平。

  该发明创新在于清洗装置与搅拌组件设计。清洗装置采用移动架与喷淋管组合,喷淋管上均匀分布的喷淋孔确保了清洗液能够覆盖搅拌桶内的每一个角落。喷淋管能够下降至搅拌桶中心,位于各搅拌组件之间,利用转盘带动搅拌组件移动的同时,使旋转叶的各个侧面都能得到有效清洗。此外,搅拌组件的移动件被限制在搅拌桶内偏心位置的导轨上,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搅拌效果,还使得清洗过程更加均匀、彻底,避免了传统设备中清洗死角的问题。

  本设备的应用可以提高对虾饲料添加剂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通过优化搅拌组件的设计与运动轨迹,实现了添加剂的快速、均匀混合,确保了饲料添加剂的品质稳定;同时,创新的清洗装置设计,有效解决了搅拌桶及搅拌组件清洗困难的问题,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王红彦 马晓敏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一种对虾饲料添加剂的混合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信息来源:INCOPAT数据库

  来源机构:INCOPAT数据库

一种用于污染土壤修复的热脱附装置

  2024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授权了银发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一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该实用新型专利介绍了一种针对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设备,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该装置集成了处理筒及其内部的处理组件和外部的过滤组件,旨在提供一种高效且环保的土壤修复方案。处理筒作为核心部件,其结构布局合理,包括前盖、进料斗、连接盖等关键组件,共同构成了土壤热脱附处理的基础框架。

  该实用新型创新之处在于其独特设计的处理组件与过滤组件的协同作用。处理组件中,特别设计的限位滑块与弧形储放网不仅增强了土壤处理的稳定性,还优化了物料在处理过程中的流动路径。而过滤组件则通过连接管、进风管和连接风管的有效配置,实现了对废气的高效过滤与净化。这一设计使得热脱附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能够得到更彻底的处理,显著提升了整个装置的环保性能。

  该热脱附装置在处理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可有效降低土壤修复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风险。其环保排放的特性,不仅符合当前严格的环保标准,也为土壤修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该装置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污染土壤治理的效率与质量,对于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具有深远的意义。

  (李周晶 马晓敏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用于污染土壤修复的热脱附装置

  信息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来源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局

智慧双臂显神威,葡萄采摘告别“汗水时代”

  长期以来,葡萄采摘一直是一项劳动密集型工作,对人工依赖程度高,成本也居高不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发了一款新型智能双臂葡萄采摘装置,预示着葡萄种植业即将迎来自动化、高效化的新时代。该技术已于20241210日公布,申请号为CN202410576411.9

  该装置采用对称双臂设计,主体包含一个配备悬挂组件的承重框架,可与农用机械灵活对接。每侧均装配有精密控制的伸缩臂和采摘机械手,配套专门的收获箱,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协调运作。其最大特点是能够实现葡萄的精准无损采摘,大幅提升作业效率。另外,该装置的核心优势在于采用最优化的运动路径规划,使机械手能以最合适的姿态完成采摘工作,既保证了葡萄品质,又提高了采摘效率。这项技术的应用,将显著降低葡萄种植户的人工成本支出,推动葡萄产业向智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这一创新成果的问世,有望彻底改变传统的葡萄采摘模式,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提高采摘效率,并减少果实损伤。智能双臂葡萄采摘装置的问世,不仅是农业科技的一大进步,也为葡萄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王红彦 吴蕾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一种智能双臂葡萄采摘装置

  信息来源:incoPat数据库

  来源机构:incoPat数据库

农产品供求监测预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国家专利局2024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晟茂数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项发明专利申请,该专利聚焦于一项新型的农产品供求监测预警方法和系统。这项技术旨在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供应链管理效率。

  该方法的核心在于定期采集市场数据,并记录下与农产品相关的应季指数和营销成本。通过每隔固定周期进行数据采集,研究团队能够追踪市场动态和变化,这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了可靠基础。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首先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预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利用机器学习技术,研究团队设计了两个主要模型:应季市场模型和营销市场模型。这两个模型分别分析了市场数据随应季指数和营销成本的关系。机器学习的应用使得模型更具智能化,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进行自我学习和优化。

  通过对模型的验证,研究者们得到了对应的相关性系数。这一指标标志着模型在真实市场中的适用性。当应季市场模型的相关性系数高于营销市场模型时,系统会自动采取措施,降低营销成本并增加农产品的生产量,从而提升市场供应能力;反之,则提高营销成本,并将农产品的生产调整至与平均销量相一致,以满足市场需求。

  这一创新的监测与预警方法,旨在实时判断影响农产品销量的主导因素,为农民和商家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支持。通过科学的市场分析与数据驱动的决策过程,农业生产者能够更加灵活地响应市场变化,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田儒雅 丁倩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一种农产品供求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信息来源:IncoPat数据平台

  来源机构:IncoPat数据平台

扫一扫分享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