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是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棚内环境参数智能调控是温室大棚技术的关键,大棚智能控制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充分发挥设施农业的高效性。我国的农业温室大棚存在智能化程度相对低,温湿度检测精准度不稳定等问题。基于此,盐城市水思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2024年1月提出一种新型农业温湿度智能调控设备实用新型,用于提高温湿度的检测精准度。
该新型农业温湿度智能调控设备由电控箱、测温箱及湿度传感器模块构成。设备的优点在于通过四周进气口分层采集空气温度,避免传统单点检测的局限性;湿度传感器则通过支撑筒底面的多插槽设计,灵活插入土壤不同深度,实现分层湿度监测。这种立体化感知系统能实时捕捉温湿度的空间分布差异,为精准调控提供数据支撑。
(丁倩 王红彦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一种新型农业温湿度智能调控设备
信息来源:incopat数据库
来源机构:incopat数据库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后备战略耕地资源,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治理历史悠久,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拓展耕地资源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盐碱地改良治理已形成以水利工程改水排盐和理化药剂改土消碱结合的为“以地适种”模式、培育耐盐碱作物的“以种适地”模式,以及二者相结合的“适地适种”模式三大路径,不仅能够提高盐碱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还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盐碱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为了进一步统筹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用,专家提出构建“数智”监测预警系统,采用遥感、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立信息融合平台,实现土壤盐碱化风险动态研判;制定科学规划,筛选耐盐碱种质资源并开发咸水淡化技术,探索多元化利用模式;建立健全系统管理机制,强调多部门协同合作、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重要性;重视生态保护,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研发绿色高效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这些措施为实现盐碱地可持续开发利用开辟了新道路。
(王红彦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科技赋能改良盐碱地 向盐碱地要稳产高产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eY3B03i5d-YB6Cn1ScHWCg
来源机构:中农富通
incoPat数据库显示,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于2024年10月成功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该专利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业温室控制设备及控制系统,为农业温室环境的智能化调控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这项专利的核心内容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业温室控制设备及控制系统,属于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设备及系统包括:温室内部上侧固定的若干支架,支架内侧设置的透光槽,以及透光槽两侧下方均转动连接的旋转板。通过两个旋转板之间相互展开或靠近,以及单个旋转板的旋转,能够调节阳光照入温室内的范围和位置。当两个旋转板之间的间隔缩小后,同步左右摆动,可以在缩小照射范围的同时,让照射位置不停移动,从而减小整体的照射强度。该设备及系统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不仅提高了温室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降低了能源消耗和人力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丁倩 田儒雅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业温室控制设备及控制系统
信息来源:incoPat数据库
来源机构:incoPat数据库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预制菜作为一种便捷的食品选择,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然而,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公众对预制菜的质量与营养价值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这一趋势,中国预制菜行业积极向欧美国家学习,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欧美国家的预制菜市场火爆,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爆款品类、BC端双驱动的市场策略以及强大的供应链能力。相比之下,中国预制菜肴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爆款品类不够丰富,且消费者对预制菜品认可度不高。为此,中国预制菜企业应深入挖掘传统菜肴潜力,推出更多符合不同地区消费者口味的预制菜,并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菜品还原度,消除消费者偏见。
同时,中国预制菜企业还应重视供应链能力建设,积极布局上游原材料行业,建设完善的冷链网络,确保产品质量与效率。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程可追溯,确保食品安全。
随着人均GDP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对美好产品的向往将成为主流趋势。中国预制菜消费市场正在追赶欧美,未来将涌现出更多高品质的预制菜品牌,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田儒雅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探知!欧美预制菜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有哪些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xJr5f8rwSoN6uAtcqGPetg
来源机构:中国,农业行业观察
弯曲杆菌是禽类肠道常见致病菌,可通过未煮熟肉类传播,丹麦每年报告5000例相关病例。丹麦理工大学国家食品研究所最新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生物炭可使散养鸡体内弯曲杆菌减少80%。该研究针对自由放养及有机鸡养殖开展,解决了传统农场散养鸡的细菌控制难题,相关研究成果于2025年2月发表在《Poultry Science》期刊。
生物炭由木材废料热解制成,抗菌效果显著同时还能降低碳排放,契合循环经济理念。研究人员在实际的农场环境中验证,发现屠宰前两周补充生物炭可显著抑制弯曲杆菌,且不影响鸡群健康。相比之下,饮用水添加有机酸的方案虽在早期降低76%细菌,但随放养时间延长效果减弱,凸显生物炭的稳定性优势。该研究为提升食品安全提供新工具,尤其适用于农场散养鸡养殖系统。团队正进一步探究生物炭如何调节鸡肠道微生物组,未来或推广至传统养殖及其他畜牧业,助力构建更安全的食品供应链。
(田儒雅 王红彦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Feed additives can reduce campylobacter in free-range broilers
信息来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02/250219110112.htm
来源机构:每日科学
拜耳在美推出Vyconic大豆:耐受五种除草剂的突破性品种
2025年3月3日,拜耳作物科学事业部在美国宣布推出最新研发成果——Vyconic大豆,该大豆具有“五合一”除草剂耐受能力,能够同时抵御麦草畏、草铵膦、硝磺草酮、2,4-D 和草甘膦5种除草剂。
该新品种的问世有效拓展了杂草防控谱,提升了农户在杂草管理方面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新品种同时结合了拜耳公司领先的大豆遗传基因和多种优良农艺性状,将进一步挖掘单产潜力,满足农民对高产和高效的需求。该产品预计将于2027年种植季前率先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投放。
(马晓敏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Bayer Introduces Next-Generation Solution for Weed Management
信息来源:https://www.agriculture.com/bayer-introduces-next-gen-solution-for-flexible-weed-management-11689392
来源机构:Successful Far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