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十五期-乡村快报

发布时间:2024-12-12 23:11|来源:中国乡村发展协会|
字体大小:||

我国首个奶牛育种数据库发布

  20241023日,北京日报发表报道,第三十一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畜禽种业专业论坛在平谷举办。论坛上,北京奶牛中心发布了我国首个奶牛育种数据库,并与西藏林芝市乡村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京藏奶牛联合育种合作协议》。

  奶牛育种数据库对标国际,涵盖繁殖、产犊、步态、性情及各类育种资源群数据质量等10项标准,补齐了奶牛的性状记录短板。截至目前,数据库已采集20个省市、113个牧场的177万头奶牛育种数据。

  同时,北京奶牛中心与西藏林芝市乡村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京藏奶牛联合育种合作协议,此次北京奶牛中心与西藏林芝市乡村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京藏奶牛联合育种合作协议,将围绕种公牛联合培育、冻精生产和奶牛优质冻精的联合推广等方面,开展跨区域、跨领域的深度合作,助力实现藏区奶牛冻精自给自足。

  按照北京市国资委和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的援疆援藏工作部署,北京奶牛中心长期开展帮扶工作,开展西藏农业综合开发黄牛改良项目。从早期冻精、胚胎推广到派遣援藏干部,再到承担技术服务,累计投入资金4200余万元,派出技术人员近1500人次,开展黄牛改良250余万头次,累计增加牧民收入9.3亿元。

  (赵晚婷 田儒雅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产业动态 | 我国首个奶牛育种数据库发布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RukXpndDo7WcP9hNZjURNw

  来源机构:北京日报

北京智能温室里机器人种番茄,开创国内设施农业新篇章

  2024116日,北京市海淀区“未来农业”人才会客厅智慧农业专家论坛发布了6项设施农业发展的海淀案例,展示了智慧农业的最新成果。其中,智能温室机器人种植番茄的技术备受瞩目,实现了国内首创。

  海淀区自2021年起实施北京市首个高效设施农业试点,在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建起了京津冀地区单体最大的智能连栋温室。目前,该温室面积已达21万平方米,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建设成本降低了30%。在智能温室中,工厂化种植番茄成为主要实践。通过集成创新关键栽培技术,劳动效率达到了传统设施的3倍,种苗成本降低了30%以上,采收期延长了30天以上。同时,水肥管理技术也在无土栽培环境下节省了超过10%的水肥。目前,温室内大番茄产量每平方米超过42公斤,樱桃番茄产量每平方米超过17公斤。此外,智能温室还引入了专用机器人进行作业,包括番茄采收机器人、喷雾机器人和自适应授粉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大大节约了劳动力,减少了25%的化学农药使用,形成了国内首个设施番茄少人化蔬菜工厂。

  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为智慧农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赵晚婷 李周晶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北京智能温室里机器人种番茄,实现国内首创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ITPxsdr2iPKInEgLrAu74w

  来源机构:中国农业农村市场信息

我国科学家发现玉米快脱水基因

  20241114日,农业科技报发表报道,我国科学家经过11年的研究,成功发现了一种能够显著降低玉米籽粒含水量的基因及其分子机制,为玉米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这一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112日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

  据了解,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超过6亿亩,但受限于种植模式和籽粒含水量高等因素,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区域主要以整穗收获为主,后期还需晾晒、烘干,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教授团队通过科研攻关,找到了一个关键基因,能够实现收获期玉米籽粒快速脱水,平均降低7个百分点的含水量,满足机械化收获的要求,同时也不影响籽粒玉米本身的农艺性状或者产量。

  研究还表明,这一关键基因在不同环境和品种间都能起作用,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科研团队已围绕该成果申请多个专利,并启动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产业化探索。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我国黄淮海区域和东北地区进行测试,有望尽快推向市场,实现玉米的快脱水、宜机收。据测算,该技术成功应用后,每亩地大约能为农户节省100~150元成本,有望大幅提升我国玉米籽粒机械化收割水平。

  (赵晚婷 田儒雅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我国在玉米领域获重大发现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VbIPTG6atNMS0UzXK0ntqw

  来源机构:农业科技报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加大对远洋渔业企业纾困帮扶力度

  近期受异常气候、资源波动、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远洋渔业企业成本压力加大、经营困难加剧。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办公厅111日印发关于加大对远洋渔业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涉及十点重要事项:

  一、研究完善远洋渔业履约评估机制,提高远洋渔业履约奖补资金申请审核效率,及时有效落实远洋渔业发展支持政策。

  二、鼓励在符合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和入渔国要求、不增加渔船总规模情况下,通过多换少方式对远洋渔船进行汰旧建新和以小改大。完善远洋渔船标准化船型参数,推进远洋渔船标准化改造。

  三、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远洋渔业资源科学调查与监测,支持远洋渔业企业实施生产性调查项目,加强成果应用和推广,稳妥推进新渔场新资源绿色可持续开发。

  四、按规定将金枪鱼、秋刀鱼、鲐鱼等配额分配至各远洋渔船,原则上允许同一企业内部调剂。及时掌握参与配额分配的渔船动态、配额使用情况和企业生产计划,优化管理和分配未使用配额。

  五、允许北太平洋秋刀鱼和鱿钓兼作渔船结束秋刀鱼舷提网作业后,在守住履约底线的前提下,可以不撤离北太平洋公约区,依法依规继续从事鱿钓作业。研究优化秋刀鱼开捕时间。

  六、继续实施远洋渔业人才建设三年行动,重点开展远洋渔业企业高层、中基层管理人员和船员培训,鼓励地方渔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探索开展线上线下、境内境外等多种形式培训,夯实管理基础。

  七、落实落细《农业农村部、外交部、国家移民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远洋渔业外籍船员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健全规范外籍船员用工机制,畅通出入境渠道,维护船员合法权益。

  八、继续实行远洋渔业审批事项一次不用跑和申报材料告知承诺制,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办理时效。探索试行远洋渔船购置审批快速流程,同步办理项目批件和公海捕捞许可证,年审后尽快下达项目确认文件,便利企业运回自捕水产品。

  九、组织开展远洋渔业融资对接活动,搭建远洋渔业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平台,推动拓展金融支持服务,营造促进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金融生态。

  十、通过组织推介会、美食节等活动,开拓远洋水产品市场。鼓励远洋渔业企业参加境内外渔业展会和推介活动,提高市场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赵晚婷 丁倩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加大对远洋渔业企业纾困帮扶力度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ZaG9TwbTDNYY1nOkNBstnQ

  来源机构: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FDA批准首个仿制药用于控制淡水养殖鱼类死亡率

  20241114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了新型兽药Paqflor(氟苯尼考),这是首个用于控制特定淡水养殖鱼类死亡率的氟苯尼考仿制药。Paqflor的有效成分(氟苯尼考)与20051024日首次获批的同名品牌药物Aquaflor相同。此外,FDA经过评估认定Paqflor中不含可能对有效成分生物利用度产生影响的非活性成分。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FDA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以确保批准用于动物(包括鱼类)的重要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符合抗菌管理原则。例如,所有动物用重要抗菌药物均须在执业兽医的监督下使用。Paqflor仅可通过执业兽医的处方或在其指导下获取。FDA还评估了使用Paqflor治疗鱼类的可食用产品安全性,并确认,按照说明使用该药物时,残留的氟苯尼考浓度符合FDA对人体食用无害的合理确定性标准。

  FDAAquaflor的环境评估结果表明,Aquaflor的批准用途不会对环境产生显著影响。FDA制定了急性和慢性水质基准,以保护淡水水生生物,并将这些基准纳入Aquaflor的标签中,供许可机构使用。Paqflor的获批将为淡水养殖鱼类疾病防控提供新的选择,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在动物养殖中的使用,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

  (李周晶 王红彦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FDA Approves First Generic Florfenicol for Controlling Mortality in Freshwater-reared Fish

  信息来源:https://www.fda.gov/animal-veterinary/cvm-updates/fda-approves-first-generic-florfenicol-controlling-mortality-freshwater-reared-fish

  来源机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陕西公司获发明专利授权:图像识别技术实现苹果品质精准评估

  2024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陕西美好家园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一项发明专利。该专利创新性地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苹果品质的分析评估方法,解决提高根据苹果的表面图像进行苹果品质等级划分准确性的问题。

  当前技术采用图像分割处理技术,依据苹果表面瑕疵及颜色均匀度来划分品质等级。然而,优质苹果果皮光滑、颜色鲜艳且均匀,表面颜色变化细微,无明显边缘,灰度值接近,导致图像分割难以准确评估其品质。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苹果品质分析评估方法。该方法针对同批次苹果,获取其表面灰度图像,依据皮孔区域分布特征自适应划分最佳表格,将灰度图像分为多个分区,计算各分区灰度分布均匀指标,进而得出整体颜色均匀指标,以此确定苹果品质等级。

  此方法有效提高了根据苹果表面图像进行品质等级划分的准确性,为苹果品质评估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马晓敏 任洁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名:基于图像识别的苹果品质分析评估方法

  信息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来源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局

安徽农科院获玉米宽窄行施肥播种一体机发明专利

  2024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装备与工程研究所一项发明专利,该专利创新性地研发了一款玉米宽窄行施肥播种一体机,该发明解决了现有玉米施肥播种一体机分种槽大小固定且不可调整导致的玉米种子卡槽的问题。

  现有施肥播种一体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分种槽大小不可调整,玉米种子大小不一,常导致种子卡在分种槽内,影响播种均匀性,进而影响玉米产量。针对这一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玉米宽窄行施肥播种一体机,其推种机构设计独特,包括漏斗、分种器及下料管。玉米粒通过吸风系统被吸入各个分种槽内后,控制盘转动,滚筒带动定位柱往复移动,推板随之带动推杆不断进出分种槽,有效将种子推出,确保种子顺利埋入土内。

  该发明有效解决了玉米种子卡在分种槽内无法正常播种的问题,实现了玉米播种的均匀性,为玉米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任洁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名:一种玉米宽窄行施肥播种一体机

  信息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来源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局

   

扫一扫分享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