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十二期-乡村快报

发布时间:2024-11-01 18:00|来源:中国乡村发展协会|
字体大小:||

植物基公司Revo Foods推出世界首个规模化3D打印蛋白质工厂

  FoodBev Media103日报道,奥地利一家以植物为原料的海产品初创公司Revo Foods在维也纳启用了全球最大的3D食品打印工业设施,名为“Taste Factory”。这一全新工厂利用该公司自主研发的3D结构化技术,具备每月生产高达603D打印食品的能力,成为全球首个大规模应用3D食品打印的生产基地。

  该公司的3D结构化技术通过将脂肪和蛋白质等材料结合,创造出新颖质地与“多汁、嫩滑”的结构,特别适合用于制作植物基鱼片和牛排。该技术采用的脂肪整合方法可在食品煎炸或烘焙时形成细腻层次,轻松分离,从而提升了食品的口感和香气。这一生产工艺还使得该公司成功推出了名为“Filet”的3D打印三文鱼,以真菌蛋白为基础,获得“A”级营养评分,富含蛋白质、纤维、源自微藻油的Omega-3,以及维生素B6B9B12,同时不含胆固醇、糖和麸质,现已在奥地利超市上架,展现了从天然原材料和生物质中提取丰富蛋白质的潜力。

  与传统的工业生产方法相比,该公司的技术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运行,能更好地保留最终产品中的微量营养素。此外,该技术还自动化了复杂的生产过程,实现快速多样化食品的生产及迅速迭代,无需进行重大硬件更改。这一数字灵活性以及对多种成分的整合能力为创造新烹饪体验提供了无限可能。

  (马晓敏 丁倩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Revo Foods opens worlds largest 3D food printing facility in Vienna

  信息来源:https://www.foodbev.com/news/revo-foods-opens-world-s-largest-3d-food-printing-facility-in-vienna

  来源机构:FoodBev Media

小麦远缘杂交新品种“普冰03”即将进入市场

  202410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原研究中心与河南省中原农谷联合种业有限公司在北京联合举行小麦新品种“普冰03”使用权转让签约仪式。此次签约仪式的成功举行,标志着“普冰03”小麦品种将正式进入市场推广阶段,为我国小麦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普冰03”小麦品种是李立会研究员团队历经37年潜心研究、在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成果基础上选育出的首个国审品种,于2023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该品种适宜在黄淮海南片推广种植,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抗倒春寒能力强、综合抗病性好等特点,满足了农民和种粮大户对小麦品种的“好种、好管、好看”需求。普冰系列品种的成功选育,突破了利用冰草属物种改良小麦的世界难题,为破解我国小麦育种瓶颈难题提供了优异种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杨振海充分肯定了作物科学研究所在作物种质原始创新方面的贡献,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关键在科技,种质创新是种业振兴的关键所在。他强调,作物科学研究所要加强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种质资源基因挖掘利用,加强新品种选育、栽培与耕作等研究,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程则宇 田儒雅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小麦远缘杂交新品种“普冰03”实现成果转化

  信息来源:https://ics.caas.cn//xwdt/sndt/f2cd0ec8290748269c9d2f5e18da0c70.htm

  来源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智慧农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落地落实,加快智慧农业技术装备推广应用,20241023日,农业农村部组织制定了《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

  该计划的总体要求是聚焦智慧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瞄准农业农村生产管理面临的难点问题,组织实施智慧农业3大行动,通过政策拉动、典型带动、技术驱动、服务推动,形成一批可感可及的工作成果,加快推动智慧农业全面发展,有力支撑农业现代化建设。

  该计划的行动目标是2024,全面启动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智慧农业重点领域应用拓展、智慧农业示范带动3大行动8项重点任务。到2026年底,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初步形成,探索一批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智能化解决方案和智慧农(牧、渔)场技术模式,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0%以上。到2028年底,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信息技术助力粮油作物和重要农产品节本增产增效的作用全面显现,先行先试地区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基本实现,全域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机制路径基本成熟,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2%以上。

  该计划的重点任务:(一)实施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1.打造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2.共建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3.开发智慧农业基础模型。(二)实施智慧农业重点领域应用拓展行动:4.赋能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5.培育一批智慧农(牧、渔)场;6.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三)实施智慧农业示范带动行动:7.推进智慧农业先行先试;8.探索智慧农业未来方向。

  (李周晶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的通知

  信息来源:http://www.moa.gov.cn/govpublic/SCYJJXXS/202410/t20241025_6465041.htm

  来源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拜耳新款生物杀线虫剂亮相巴西线虫大会

  10月,拜耳公司在第39届巴西线虫大会(CBN)上推出了多款杀线虫剂,有VinemcoVerango PrimeCropStar

  最新款生物杀线虫剂Vinemco产品含有解淀粉芽孢杆菌,能有效防治肾形线虫、根结线虫等有害线虫,适用于受到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短尾短体线虫等侵害的所有作物。

  Verango Prime产品的主要成分为氟吡菌酰胺,具有广谱功效,可用于大豆、咖啡、马铃薯等多种作物,且能与生物制剂联合使用,环境及用户风险较低。

  CropStar主要对抗咀嚼式和刺吸式害虫,保护根系免受线虫侵袭,适用于大豆等作物的早期生长阶段。该产品具有靶标专一性,适合纳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案(IPM)

  拜耳透露在数字农业新业务推动下,2023-2024种植季已有超过140位农民在巴西当地使用了Verango Prime。该公司计划针对2024-2025种植季扩大该项目,持续确保巴西种植者的生产效率、盈利和可持续性。这些举措展示了拜耳在作物保护领域的创新实力和市场前景。

  (任洁 马晓敏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拜耳新款生物农药等产品在巴西亮相,数字技术推动线虫与害虫防治

  信息来源:https://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2821.htm

  来源机构:世界农化网

以色列研究人员成功培育出了全球首例基因编辑淡水大虾

  基因素养项目网站1010日报道,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联合多家机构,成功培育出了全球首例基因编辑淡水大虾,这一突破或将为全球虾类养殖行业带来变革,推动生产效率提升与可持续发展。这项研究使用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能够精确修改特定基因,增强虾类的生长速度与抗病能力。

  基因编辑技术能够缩短虾类的生长周期,提升产量,并减少疾病引发的损失,从而显著提高养殖效率。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或将让养殖户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实现更高的产量,有助于虾类养殖的工业化发展。除了提高生产效率,基因编辑技术还可能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这项技术可以让基因编辑后的虾类更好地适应植物性饲料,减少对野生鱼类作为饲料的依赖。这意味着虾类养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压力将大幅降低,帮助行业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在当前全球养殖业中,许多虾类养殖场依赖鱼粉和鱼油等饲料,导致海洋渔业资源进一步紧张。通过基因编辑使虾类能够从植物性饲料中获得必要的营养,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还能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为养殖业带来双赢的局面。

  尽管这一技术展示了巨大的潜力,但基因编辑虾类的上市时间取决于各国的监管流程,可能需要五到十年才能真正进入全球市场。然而,随着第二轮资金的到位,该项目已计划扩大CRISPR技术的应用,未来或将涵盖白对虾和红沼泽小龙虾等经济价值更高的品种。

  (马晓敏 丁倩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Gene-editing breakthrough in giant river prawns

  信息来源:https://thefishsite.com/articles/gene-editing-breakthrough-in-giant-river-prawns

  来源机构:基因素养项目

云南农科院研发新型益生菌提升猪肉脯的口感与营养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研究团队近日成功分离出一种名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AP5的益生菌,并将其应用于猪肉脯的制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10月公告,这一菌株已在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登记,编号为GDMCC NO61584

  研究显示,肠膜明串珠菌AP5不仅可以提高猪肉脯的产出率,还能改善产品的色泽和外观。更重要的是,这种益生菌显著提升了猪肉脯的口感,增强了弹性,降低了硬度,给消费者带来了更佳的食用体验。

  在制作工艺方面,研究团队还尝试在制备过程中添加植物蛋白酶解液,进一步优化了猪肉脯的质地。同时,益生菌产生的多糖为猪肉脯增添了功能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这项成果不仅为传统肉制品加工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开辟了新途径。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创新应用,展示了提升传统食品品质的可能性,为食品加工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田儒雅 吴蕾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发明授权:一种智能化插秧控制系统

  信息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来源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局

   

扫一扫分享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