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九期-乡村快报

发布时间:2024-11-01 17:49|来源:中国乡村发展协会|
字体大小:||

大北农加入欧洲生物技术联盟,共推全球农业生物科技革新

  随着全球农业科技与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北农集团9月宣布正式加入欧洲生物技术联盟,这一举措彰显了大北农在全球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新突破,进一步强化其在生物育种、农业生物科技等方面的技术实力。欧洲生物技术联盟作为欧洲权威的生物技术组织之一,汇聚了全球顶尖的专家、科研机构及企业,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

  大北农集团作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领军企业,在生物育种、生物制品、智能养殖等领域拥有深厚技术实力和丰富应用场景。旗下生物技术公司通过了国际监管创优(ETS)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双重认证,搭建了工程化生物育种研发体系,国内领先。同时,大北农整合全球大农业生物科技资源,聚焦生物合成、基因编辑、蛋白质组学等方向,共建中关村生物智造创新中心。

  未来大北农将借助欧洲生物技术联盟的平台,推动中关村生物智造创新中心国际合作项目的落地,搭建与全球顶尖生物技术机构的合作桥梁,吸收欧洲先进研究成果,共同推动农业生物科技的革新与发展。中关村生物智造创新中心被寄期于引领智能化、精准化的农业生物科技发展方向,提升生产效率,减少环境影响,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任洁 马晓敏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大北农加入欧洲生物技术联盟,助力全球农业生物科技创新

  信息来源:https://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2863.htm

  来源机构:世界农化网

研究发现移动支付促进中国家庭减贫韧性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108日报道,该院研究人员试图从移动支付与减贫韧性的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减贫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研究结果发表在《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上。

  考虑到中国贫困治理所面临的复杂环境,越来越迫切需要将话题从贫困脆弱性转向扶贫家庭的韧性。与反贫困实践稳步推进的同时,移动支付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并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构建了移动支付影响我国家庭减贫韧性的理论框架并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72019年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移动支付显著提高了我国家庭的脱贫韧性和发展韧性。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移动支付对低减贫韧性家庭促进作用更大,随着减贫韧性的提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小。移动支付通过促进家庭创业和改善创业者的创业绩效、缓解家庭金融排斥和提高家庭的自我保险能力及商业保险参与,将事前、事中、事后策略有效地结合从而显著提高了家庭的减贫韧性。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社会信任度明显增强了移动支付对家庭减贫韧性的促进效应,户主年龄则与之相反。

  (田儒雅 丁倩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胡联等|移动支付促进家庭减贫韧性了吗?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vU0zUIhKXrRi1I8AoPwMAA

  来源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

农业农村部常务会部署帮扶产业与智慧农业发展

  据农民日报109号报道,同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主持召开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多项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旨在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动力及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帮扶产业发展的指示,推动资源、帮扶措施聚焦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会议提出,要以县域为单元,分类指导脱贫地区巩固、升级、盘活、调整产业,鼓励发展电商直播、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同时,要着力解决良种培育、产品销售等共性问题,确保中央财政衔接资金有效利用。

  会议还指出,要增强脱贫地区和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突出扶志扶智,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提高发展产业和务工就业能力。同时,宣传勤劳致富典型,发挥激励引导作用。

  在智慧农业方面,会议强调其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要从战略、政策、实践三个层面系统推进。战略层面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快补上智慧农业短板;政策层面要支持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及关键技术攻关;实践层面要推出更多智能化解决方案,提升智慧农业应用水平。

  此次会议为农业农村部推进帮扶产业与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和具体举措。

  (赵晚婷 任洁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名:农业农村部召开常务会 研究部署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智慧农业发展等工作

  信息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2432896424215024&wfr=spider&for=pc

  来源机构:农民日报

中科院联合天津农学院开发出基于单细胞拉曼光谱的面包酵母质检新技术

  中国科学院1010日报道,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研究中心联合天津农学院,开发出基于单细胞拉曼光谱的面包酵母质检新技术。该技术能够快速、低成本、一体化地评估面包酵母细胞的代谢活性和抗冻性能,可以提高酵母菌株筛选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基于单细胞水平的高活性、高耐冻性酵母菌株的高通量筛选和培养奠定了技术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ynthetic and Systems Biotechnology》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

  团队研究人员依托单细胞拉曼光谱技术,建立了具有单细胞精度的面包酵母快速而精准的评估方法。这一方法通过重水孵育面包酵母细胞,根据单细胞拉曼光谱的重水峰强度实现了量化分析单个酵母细胞代谢活性和细胞活力。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进一步,该方法根据单细胞拉曼光谱中指纹区特征峰的分析,实现了酵母细胞中海藻糖含量的定量检测。这一指标是衡量酵母细胞抗冻性能的关键,为耐寒酵母菌株的高效分辨及筛选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研究筛选出具有目标代谢水平和海藻糖含量的单细胞,对其进行基因组测序和进一步培养,从而筛选并培养出更利于酵母产业发展的菌株。

  上述成果有望加快面包酵母产品质量评估速度并降低评估成本。同时,该方法能在几个小时内完成产品中细胞的抗冷冻性能和代谢活性检测。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提升了检测速度,降低了成本。这一方法不仅为面包酵母生产商提供了高效的质检工具,而且为消费者带来了更高质量的产品保障。

  (程则宇 丁倩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青岛能源所等开发出基于单细胞拉曼光谱的面包酵母质检新技术

  信息来源:https://www.cas.cn/syky/202410/t20241008_5034990.shtml

  来源机构:中国科学院

德国推出新型可回收的食品阻隔包装膜

  Foodbev网站107日报道,德国塑料包装产品制造商Klöckner PentaplastKP)公司推出两款新型可回收的高阻隔包装膜——KP FlexiFlow EH 155 RKP FlexiFlow PH 255 R。这两款薄膜在包装轻量化方面实现了显著突破,与传统的包装解决方案相比,KP公司的新型包装膜可以将包装重量减轻高达75%KP FlexiFlow PH 255 R薄膜由聚丙烯(PP)构成,其PP含量超过93%,远远超出了可回收性指南的标准。而KP FlexiFlow EH 155 R薄膜的聚乙烯(PE)含量则超过95%,这一成就将为可回收阻隔膜设立新的行业标准。

  KP FlexiFlow PH 255 R薄膜的生产速度可达到每分钟120包,能够轻松融入现有的高速生产线,实现无缝集成。这两款薄膜具备卓越的性能,还融合了强大的美学设计和防雾技术,适用于新鲜肉类、奶酪、加工食品以及农产品的包装等领域。这两款薄膜不仅显著降低了包装材料的消耗,减少运输和处置过程中的碳排放,为食品包装行业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更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潜力,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马晓敏 王红彦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Klöckner Pentaplast launches recyclable barrier films for sustainable food packaging

  信息来源:https://www.foodbev.com/news/kl%C3%B6ckner-pentaplast-launches-recyclable-barrier-films-for-sustainable-food-packaging

  来源机构:FoodBev Media

基于数字化农业综合执法平台技术的智慧协同方法及系统

  国家专利局2024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河北圣嘉智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该专利聚焦于一种基于数字化农业综合执法平台技术的智慧协同方法及系统,旨在提高农业执法的效率与精准度。

  该系统通过综合信息汇聚,创建了一个集成多维度信息的综合信息数据库。这一数据库能够整合各类农业活动相关的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在此基础上,平台运用了智能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识别潜在的违规行为和风险点。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数据处理的效率,而且为执法人员提前发现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确保农业活动的合规性,系统设有实时监控与预警功能。平台能够对农业活动进行全天候监视,并在检测到潜在违规或异常行为时立即发出预警信息,帮助执法人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除了监控与预警,该平台还有一项独特的执法策略动态调整机制。系统结合社会经济因素和相关规定的变动,能够动态调整执法策略和优先级,从而形成与时俱进的执法方案。这使得执法过程更加灵活且适应不断变化的农业环境。

  最后,执法结果评估与优化则为这一系统的闭环管理提供了保障。通过对执行结果的全面评估,包括执法效率和公众反馈,平台不断提升自身的运作能力和适应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安全管理。

  该农业综合执法平台的推出,不仅提高了执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保障了农业活动的合规性,同时也为农民与相关部门之间建立了更为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随着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深入发展,该平台预计将在未来农业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丁倩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基于数字化农业综合执法平台技术的智慧协同方法及系统

  信息来源:IncoPat数据平台

  来源机构:IncoPat数据平台

扫一扫分享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