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经济日报》刊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评论文章,聚焦在国家“双碳”目标与乡村全面振兴战略驱动下,中国乡村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探索。文章指出,推进全产业链绿色转型,发展该产业是撬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示范价值。
文章称,实践探索已显现成效,形成了多元化的创新模式。山东、河南、浙江等地通过构建覆盖生产到消费的绿色管理体系、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建立“政企农”协同机制,有效提升了资源效率,推动了农业低碳转型,并激发了市场活力。例如,河南兰考县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自给,浙江袁花镇“农光互补”模式提升了土地复合利用效率。这些实践证明了绿色低碳产业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土地效能及促进产业多元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然而,发展仍面临挑战: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脱节、产业结构单一且附加值不高、绿色技术普及不足、废弃物处理技术存在瓶颈,以及人才与数字化支撑薄弱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的深入发展。
为应对挑战并优化发展路径,文章建议从多维度系统施策。政策层面,需构建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强化财政金融协同与绿色金融工具创新,深化“链长制”改革,补齐产业链短板;技术层面,应着力培育技术创新主体,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与产学研用结合,推广绿色供应链与认证体系,降低技术应用门槛;生态构建层面,要加速乡村数字化建设,完善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以培育市场,并优化人才引育与公共服务配套。通过上述举措,旨在全面激发乡村绿色低碳产业的内生增长潜力与市场竞争力,使其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王红彦 吴蕾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统筹整合发展乡村绿色低碳产业
信息来源:http://www.zgxczx.cn/content_73021.html
来源机构:乡村振兴网
FMC Corporation荣获2025 CIO 100大奖,Arc™农场智能平台引领农业数字化创新
SeedQuest网站3月25日报道,全球领先的农业科技公司FMC Corporation凭借其Arc™农场智能平台荣获2025年CIO 100大奖。这一奖项旨在表彰在信息技术战略和运营方面表现卓越的创新组织。Arc™平台是一个集成化的全球作物保护解决方案,帮助种植者主动管理田间害虫问题,通过实时数据和预测模型确保精准施用作物保护产品。
Arc™平台以昆虫管理为核心,结合害虫量化、历史及预测天气数据以及作物健康指标,为种植者提供高达90%准确率的当前和未来害虫压力洞察。自2020年推出以来,Arc™平台已从最初的两个国家扩展至超过30个国家,并拥有近65个害虫预测模型,监测超过55种昆虫类型,成为种植者做出明智害虫管理决策的重要工具。FMC正在探索新的功能和集成,包括昆虫交配干扰和生长度日特性,以持续支持全球种植者。
FMC致力于帮助种植者生产食品、饲料、纤维和燃料,同时适应变化中的环境。其创新的作物保护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种植者的难题,还保护了环境。此次获奖进一步证明了FMC在农业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吴蕾 丁倩 编译)
原文题目:FMC Corporation named 2025 CIO 100 award winner for Arc farm intelligence
信息来源:https://www.seedquest.com/news.php?type=news&id_article=161815&id_region=&id_category=&id_crop=
来源机构:美国,seedquest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这标志着绿色低碳产业已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驱动下,各地积极探索绿色农业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发展样本。在山东、河南、浙江等地,通过积极推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乡村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
这些成功的实践主要依赖于全产业链整合,从生产到消费的绿色链条设计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科技创新是这一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加速了绿色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传统农业向低碳化转变。政策与市场的协同机制创新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为乡村绿色转型提供了持续动能。
然而,乡村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仍面临挑战,包括基础设施管理不善、“重建轻管”现象普遍、产业结构单一、绿色技术覆盖率低等问题。为此,建议从政策和技术两方面入手解决。首先,需要建立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如设立“绿色乡村振兴专项基金”,并引入“碳汇质押贷款”等金融工具吸引社会资本。其次,应强化技术创新主体建设,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成立绿色技术研究院,并建立产学研成果转化平台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应用门槛。最后,构建城乡互促生态系统,利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实现农产品溯源,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推广县域商贸物流一体化网络,基本实现村级电商服务站全覆盖。
综上所述,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以及城乡互动生态系统的构建,可以有效促进乡村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任洁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名:统筹整合发展乡村绿色低碳产业
信息来源:http://www.zgxczx.cn/content_73021.html
来源机构:中国,世界农化网
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3月20日中国农大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发表专家文章,指出在面向新一轮全球农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及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进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的新阶段,必须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坚持理论指导与农业实际结合,对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
农业新质生产力呈现“四个新”特征:新动力,科技创新、要素配置、产业变革三大引擎深度耦合;新质态,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转化率构成核心标识;新业态,形成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的三大产业新格局;新体系,建立分工明确、层次分明、创新活跃、人才辈出、自立自强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产业结构呈现螺旋式演进路径: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数字赋能夯实根基,新兴产业依托技术聚合形成规模效应,未来产业以颠覆性技术突破重构产业范式。要素层面,数据、合成生物等非常规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深度融合,推动全要素生产率跨越式提升。
未来农业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路径概括为:“强化基础、突破关键、支撑转型、引领未来”。基础研究领域聚焦基因编辑、合成生物等卡脖子技术攻关;关键技术领域突破智能装备、农业芯片等核心部件;转型升级领域推动传统产业链数字化改造;未来布局领域抢占人工智能育种、垂直农业等战略高地。政策保障上,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需求牵引+成果转化”机制强化,平台体系形成“政府主导+市场驱动”双轮驱动,人才培养推行“学科重构+产教协同”模式。该战略实施将重塑全球农业竞争格局,为保障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硬核支撑。
(田儒雅 马晓敏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高旺盛: 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J79zIDxAehp5L74igYE7_w
来源机构:中国农大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
韩国Number Zero公司授权发明专利:提高保鲜期的肉类加工方法
2025年1月,韩国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了Number Zero公司申请的一项发明专利。该专利提出了一种提高肉类制品新鲜度的加工工艺处理方法,具体包括:将清洗并冷冻后的屠体在保持一定间距的情况下放置,并在切割成部分肉后对其进行清洗、干燥和保存。此方法旨在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并延长其保质期。
尽管屠宰后进行了水洗处理,但肉表面仍残留有大量微生物,这表明现有清洗方法未能完全去除所有有害微生物,导致它们在后续储存过程中迅速繁殖。此外,在操作者将肉搬运至冷冻室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导致肉块相互接触并减缓冷却速度。这种接触和冷却延迟为微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从而加速了肉品的腐败过程。由于上述原因(即微生物残留和冷却效率低下),由这些肉制成的部分肉产品的整体保存期限显著缩短,影响了最终肉类产品的质量和市场价值。本发明的关键在于采用1-5℃低温环境,向肉部分喷洒乙醇水溶液,并使用干燥空气对清洗过的肉部分进行10到20分钟的吹干处理。对于陈化的肉部分,则需多次施用天然成分制成的防腐剂以维持其新鲜度和质量。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卫生标准,还延长了肉品的保质期。
(王红彦 任洁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名:Meat processing method that improves preservation period
信息来源: incopat数据库
来源机构: incopat数据库
在2025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由宁夏普天瑞农农业有限公司申请的一项发明专利。该专利聚焦于休闲观光农业设施领域,特别提出了一种新型观光温室大棚的设计方案。此设计不仅旨在为游客提供植物展示和果实采摘的体验项目,同时注重提升游客的整体参观体验,通过设置专门的休闲娱乐区和休息场地,满足游客对舒适度的需求。
当前市面上的一些休闲观光温室主要侧重于植物展示和采摘功能,往往忽略了游客对于休闲娱乐和休息空间的需求,导致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场所放松身心,尤其是在阳光强烈的季节里,如西北地区的春末至秋末期间,温室内温度升高,缺乏适宜的遮荫和休息区域的问题更加突出。而本发明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采用双温室结构设计,即第一温室大棚与第二温室大棚前后排列,并在两者之间设置了供游客休息的区域。此外,本发明还配备了创新性的遮阳系统,该系统连接两座温室的后墙顶部,并通过导向组件、滑轮组件以及收放组件等机械装置实现遮阳网的灵活开合,既保证了观赏和采摘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休闲娱乐和休息环境。
(吴蕾 任洁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名:观光温室大棚
信息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来源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