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新建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预计突破18万亿元,花牛苹果、螺蛳粉等特色产品及"村超"等文旅IP形成示范效应。乡村特色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全国各地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富民效应显著。与此同时,乡村特色产业面临同质化竞争、质量标准不统一、电商乱象频发等挑战,部分产品附加值低,存在低价倾销、品质参差等问题,制约可持续发展。延链增效做强乡村特色产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1)科技赋能产业链:运用虚拟仿真、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农业+文创+旅游"三产融合,构建从种养到农文旅的完整生态链。建立产业标准体系,培育龙头企业集群。
(2)品牌价值提升:实施精品培育计划,深挖地域文化内涵打造特色IP。强化商标保护,建立"品质溯源+文化体验"体系,柳州螺蛳粉品牌溢价模式值得借鉴。
(3)数商兴农转型:规范直播电商、产地溯源等新业态,制定行业标准加强市场监管。打造数字化消费场景,实现"云端带货"与实体体验有机衔接。
(4)联农机制创新: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等模式强化合作社纽带作用,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家庭农场组建产加销一体化主体,确保产业链增值收益惠及农户。
(王红彦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延链增效做强乡村特色产业
信息来源:http://www.zgxczx.cn/content_72881.html
来源机构:乡村振兴网
中办国办印发《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
3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对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作出系统性部署,释放出严守耕地红线、端牢中国饭碗的强烈信号。
方案明确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战略核心,明确到2030年累计建成13.5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8亿亩,同步配套高效节水灌溉8000万亩;2035年实现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达标,改造提升总面积达4.55亿亩,新增节水灌溉1.3亿亩。建设标准提出以“一平”(田块平整)、“两通”(通水通路)、“三提升”(提升地力、产量、效益)为基本标准,构建国家-省级-市县三级标准体系,在全国划分7个建设分区,实施差异化治理。东北区重点推进黑土地保护与灌排设施升级,黄淮海区强化现代化耕作条件,长江中下游区开展综合治理,西南区主攻梯田改造,西北区破解旱情制约,东南区改善细碎化问题,青藏区提升机械化水平。管理机制上实行“五统一”原则(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规划体系,强化资金监管、竣工验收、全程监督全链条管理,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工程质量保险等管护模式,严格耕地占补平衡和地力保护。
该方案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耕地质量提升进入系统性升级阶段。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在农田质量、产出能力、抗灾能力、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有优势,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产能一般能提高10%左右,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方案提出的“建设-运营-管护”长效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精准监管,不仅将推动农业生产条件代际升级,更为发展智慧农业、促进三产融合奠定基础设施基础,形成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随着方案落地实施,我国将加速构建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耕地资源保障体系。
(吴蕾 马晓敏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中办国办印发《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
信息来源:http://www.zgxczx.cn/content_72951.html
来源机构:乡村振兴网
原文题目:《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信息来源:http://www.zgxczx.cn/content_72941.html
来源机构:乡村振兴网
先正达推出GreenCast Connect:草坪管理的智能化新工具
近日,先正达(Syngenta)宣布推出GreenCast® Connect,一款专为草坪和景观专业人士设计的尖端移动应用程序。该应用通过提供实时数据和精准洞察,旨在优化草坪管理决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并助力管理者实现卓越的景观质量。
GreenCast Connect提供三种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免费的基础版包含基于地理位置的天气和害虫警报工具,例如Smith-Kerns币斑病模型。高级版付费版本提供增强的害虫警报和积温(Growing Degree Day, GDD)追踪功能。专业版则进一步整合了Spiio™土壤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含盐量和光照等关键指标,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一体化数字农艺解决方案。此外,该应用程序的可定制化仪表板设计,确保用户能够随时获取关键数据、精准预测和专业建议。
GreenCast Connect是数字农艺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通过将强大的实时数据和分析能力直接赋予草坪专业人士,该应用正在推动更高效的决策制定和资源管理。目前,GreenCast Connect已可在 Apple App Store和Google Play™平台下载。
(任洁 李周晶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先正达在美推出GreenCast Connect:草坪管理的实时数据与智能决策工具
信息来源:https://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4236.htm
来源机构:世界农化网
2025年4月2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正式启动2025年粮食单产提升“揭榜挂帅”项目,创新性地采用“政府搭台、主体揭榜、协同攻关”模式,旨在突破早稻种植技术瓶颈,为全省粮食产能提升提供可复制的技术方案。
针对区域内早稻品种抗性退化、单产停滞不前的困境,该项目面向全国公开征集技术攻关方案,重点突破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集成等关键环节,力求实现示范田亩产550公斤,并构建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项目采取“双轨并行”策略,建立新品种对比试验田,整合精量播种、水肥精准调控等技术,并建设示范田进行推广。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团队联合地方种业公司成功揭榜,该团队具备显著科研优势。项目预计实现品种更新周期缩短、单产水平提升、种植效益提高三重突破。
未来,宣州区计划将攻关成果与农田水利建设、绿色种植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系统化解决方案,并向全省推广“宣州方案”。
(田儒雅 吴蕾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科技支撑大面积单产提升专题】宣城市宣州区:创新“揭榜挂帅”制度 激活粮食单产提升新动能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w99LkcgOLBwdS7WyiPOWZQ
来源机构: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人民网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3月27日发布对四川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社论文章。近年来,四川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全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达159.2亿元,同比增长10.9%,有经营性收入的村庄占比高达92.6%。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村庄面临无经营性收入或低收入的问题,加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任务紧迫。
当前,四川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五大挑战:资源配置分散、运行机制不健全、市场认可度低、带头人激励不足及改革赋权不充分。为应对这些挑战,提出四大突破路径:
一是多元化资源利用发展路径。通过整合未充分利用的耕地、林地等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和价值提升。具体措施包括统一流转未承包到户的土地,重新发包低效利用的农地,并通过股份合作等方式开发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房资源,挖掘乡村独特生态、历史、人文优势,全面融入乡村产业发展。
二是多主体产业合作发展路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需与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市场主体深度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设施,形成产业链配套关系。此外,应积极引入市场主体开发民宿康养、研学体验等新业态,推动多元主体参与乡村产业融合,实现稳健发展。
三是多层次服务供给发展路径。作为社区利益代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够高效提供农业生产性、管理性和公益性服务。一方面,通过居间协调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效率;另一方面,参与农资供给、技术指导、劳务服务等,成长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承接政府购买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维护等公共服务项目,实现多重目标共赢。
四是多类型村庄经营模式。探索整村经营和多村联营模式,突破单村发展的资源限制。在统一规划基础上,联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多元主体,系统开发乡村闲置资源资产,整体推进高质高效农业和新型乡村产业发展。以产权关系明确和利益分配规范为基础,实现多种类型的跨村合作,在更大区域内整合资源和优势互补,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强带弱,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上述策略,可以有效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为农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王红彦 丁倩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郭晓鸣等:对四川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vJFgWh0bJArbgLtwMZGLeA
来源机构:中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25年3月最新公告,江苏开普勒导航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成功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大载重稳定型油电混动植保无人机,为植保无人机领域带来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该专利的核心内容围绕大载重稳定型油电混动植保无人机的结构设计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首先,设计了一个收纳盒,在其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搅动组件;其次,搅动组件外表面顶端设有加药组件,用于药液的添加与混合;再者,收纳盒下表面固定有机体组件,并在其下方吸附有储液组件,而储液组件外部则卡接有固定组件,确保整个结构的稳固性。通过这种设计,实现了对药箱内药液的有效搅拌,避免了药液沉淀导致的药效下降问题。
该方法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实现了植保无人机在药液搅拌与加药过程中的自动化与高效化。搅动组件确保了药液的均匀混合,提高了药效;加药组件则简化了加药流程,减少了无人机的升降次数,延长了无人机的续航时间。
(吴蕾 田儒雅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一种大载重稳定型油电混动植保无人机
信息来源:国知局
来源机构:国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