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七期-乡村快报

发布时间:2024-10-22 21:09|来源:中国乡村发展协会|
字体大小:||

中国科学家研发新技术鉴别洗澡蟹

  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官网96日报道,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渔业微化学实验室杨健研究员团队基于较为先进的元素/稳定同位素微化学技术,在阳澄湖实验“洗澡蟹”与原产蟹的动态差异性追踪比较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食品领域国际期刊《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上。该研究先后得到了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研究院产业发展需求项目及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研究院重点科研项目补充基金等项目资助。

  中华绒螯蟹,俗称大闸蟹,是我国名贵的高值水产品种,不同产地大闸蟹的销售价格相差巨大。阳澄湖大闸蟹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代表,及消费者认可的蟹中翘楚,饱受“洗澡蟹”等假冒行为的困扰。针对上述问题,团队通过设计研究专用人为“洗澡蟹”群体,分别将其移入原产大闸蟹养殖的阳澄湖湖区和高标准改造池塘相同环境中,开展为期1个月的极端“洗澡”式养殖实验。再以第三步足为“靶组织”,首次监测了原产蟹和“洗澡蟹”在此过程中元素/稳定同位素两类微化学“指标”的动态变化。本研究有效地证明了“洗澡蟹”无法达到原产蟹的微化学“指标”。这为了解“洗澡蟹”与原产蟹元素/稳定同位素背景“指纹”的差异性机制,并进一步开发相应的鉴别技术方面提供了较为创新的基础研究支撑。

  (程则宇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名:淡水中心在阳澄湖中华绒螯蟹产地鉴别技术上取得新进展

  信息来源:http://www.cafs.ac.cn/info/1024/50652.htm

  来源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英国科学家利用农场材料创新研发低碳植物基隔热砖

  FarmingUK2024913日报道了一项振奋人心的科学进展——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成功获得330万英镑资助,用于开展一项重要研究,旨在探索利用农场材料生产低碳、环保的植物基隔热砖,并评估其应用于当地建筑的可能性,以期实现从田间到屋顶的绿色建筑新模式。

  该研究项目致力于探索农民如何在自家农场或本地建筑市场中转型,专注于生产这种可持续的建筑材料。这一转型不仅预期能为农民自身的业务带来新的增长点,促进社区经济的繁荣,更将对环境保护产生深远影响,减少建筑行业对碳足迹的贡献。

  作为研究的核心环节,德文郡的农民和农场工人将积极参与一项精心设计的生产流程试验。他们将携手科学家,共同面对并克服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人力、环境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挑战,同时发掘潜在的机遇。这一举措不仅是对传统农业模式的创新拓展,也是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的一次积极探索,有望为众多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外,该项目还将深入研究建筑材料生产的多元化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力求证明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而非相互制约。通过深入访谈农场工人,研究人员将深入了解他们在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并据此提出解决方案,同时识别并探索未来该建筑材料体系或产品的广阔应用前景。

  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标志着英国在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农业融合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程则宇 李周晶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New low carbon insulation made on farms could support rural areas

  信息来源:https://www.farminguk.com/news/new-low-carbon-insulation-made-on-farms-could-support-rural-areas_65298.html

  来源机构:FarmingUK

英国成功完成巴布拉罕猪基因组组装

  2024919日,FarmingUK网站报道,英国皮尔布赖特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成功完成巴布拉罕(Babraham)猪的完整基因组组装。这一突破显著提升了该品种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潜力,预计将对人类和动物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巴布拉罕猪是一种高度近交的猪品种,因其免疫相关基因复合物的遗传一致性,成为研究免疫系统和相关疾病的理想模型。研究人员利用基因转录数据,详细表征和注释了巴布拉罕猪体内的免疫反应基因,并将其与其他物种的基因组进行比较,为理解免疫基因的进化和其对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该研究还开发了巴布拉罕猪的转录组图谱,详细展示了不同组织的基因表达模式,为深入了解基因功能和生物学过程提供了宝贵信息。相关研究成果将为研究猪的病毒性疾病,如非洲猪瘟和流感,以及人畜共患疾病提供新的见解。此外,巴布拉罕猪基因组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的基因基础,推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此次研究的成功不仅为猪的疾病研究开辟了新途径,也为更广泛的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源。未来,巴布拉罕猪有望在新药开发、免疫疗法和基因编辑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促进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共同进步。

  (程则宇 吴蕾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Scientists generate genome assembly for inbred UK pig breed

  信息来源:https://www.farminguk.com/news/scientists-generate-genome-assembly-for-inbred-uk-pig-breed_65327.html

  来源机构:FarmingUK

加州大学iCAMP推进替代肉类技术创新应对全球挑战

  据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官网99号报道,面对2050年全球肉类需求可能增长25%100%的挑战,学校的整合替代肉类与蛋白质研究中心(Integrative Center for Alternative Meat and Protein, iCAMP)正全力推进一系列创新项目,旨在以环保方式满足全球肉类需求的增长。

  整合替代肉类与蛋白质研究中心(iCAMP)集合了多学科专家,包括动物与食品科学、生物科学、农业与化学工程及感官科学等领域,共同开发新型蛋白质来源,如真菌、植物、培养肉及混合蛋白质。这些创新旨在减轻环境压力,同时确保替代蛋白质在口感和营养上接近或超越传统肉类。

  在具体研究方面,iCAMP推动了多项重要进展。Ruihong Zhang教授成功研发出真菌食品(Mycofood),利用农业副产品培育高蛋白颗粒。同时,在培养肉领域,随着美国农业部批准培养肉销售,Anna Denicol副教授的团队正致力于开发高效的牛肉干细胞培养技术。然而,培养肉仍面临技术和经济挑战,如细胞扩增、生产成本及设施建设等。

  尽管存在困难,iCAMP的研究人员与行业伙伴对替代蛋白质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相信,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跨学科合作,能够推动培养肉及其他替代蛋白质产品的广泛商业化,为全球肉类市场带来多样化和可持续的发展前景。

  (赵晚婷 任洁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名:The Promise of Alternative Proteins——Can We Meet the Global Demand for Meat?

  信息来源:https://www.ucdavis.edu/food/news/the-promise-of-alternative-proteins

  来源机构: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

国家发改委公布2025202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924日消息,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最低收购价水平改为两年一定。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25年和2026年当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9元,如生产成本等发生较大变化,另行按程序调整。各地要引导农民合理种植,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小麦稳产提质增效。

  (赵晚婷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2025202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公布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fD3kd2MEcTLxmIhizAkRDQ

  来源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应用于智慧乡村服务系统的农业生产管理方法及系统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9月最新公告,西昌学院开发的应用于智慧乡村服务系统的农业生产管理方法及系统获得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通过模板农业生产采集数据构建生产类别知识向量,并利用特征关联参数对候选农业生产数据进行分类。该技术首先获取对应于不同农业生产特征类别的模板农业生产采集数据,并据此确定各特征类别的知识向量。随后,依据对候选农业生产数据的农业生产管理指令,计算其与各知识向量之间的特征关联参数。通过比较这些参数,准确地将候选数据归类到相应的农业生产特征类别中。

  该发明的应用通过自动化分类,减少了人工干预,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马晓敏 王红彦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应用于智慧乡村服务系统的农业生产管理方法及系统

  信息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来源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局

广东华地获发明专利:遥感监测农耕用地沙化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9月最新公告,广东华地自然空间规划研究有限公司成功获得了一项高价值发明专利,提出了一套基于遥感的农耕用地沙化监测和预警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农耕用地沙化问题,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保护提供了创新性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步骤:首先,利用先进的遥感平台获取目标区域内农耕用地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及光谱数据信息;随后,对这些数据进行详尽的预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接着,建立混合像元分解模型,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精确提取土地信息,并据此评估农耕用地的沙化程度;进而,构建农耕用地沙化预警模型,对沙化程度进行分级预警,帮助相关部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沙化损失风险预警模型,全面评估沙化可能带来的经济与环境损失风险,为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该发明的创新亮点在于结合遥感技术的高效性与广覆盖优势,以及先进的混合像元分解技术,实现了沙化状况的快速准确监测。此发明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平衡维护具有深远影响。

  (马晓敏 田儒雅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基于遥感的农耕用地沙化监测和预警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信息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来源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局

扫一扫分享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