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出发!中国乡村文化振兴艺术行走进紫荆村,奏响“紫荆竹笛”共富曲

发布时间:2023-11-06 21:29|来源:中国农影三农会展中心|
字体大小:||

  满怀丰收的喜悦,放飞和美的梦想。11月5日晚,“丰收中国 笛韵紫荆”中国乡村文化振兴艺术行竹笛音乐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紫荆村拉开帷幕,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民族器乐文化,营造喜庆祥和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庆丰收节日氛围,增进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频共振,面向全国推介中泰紫荆魅力经济与魅力文化相得益彰的典型案例示范,继而奏响“紫荆竹笛”共富曲。

晚会现场

  据悉,作为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中国乡村文化振兴艺术行选择“中国竹笛之乡”紫荆村作为首站出发地。“乡村文化‘接地气’才会‘有朝气’,提高群众参与度是关键。”
余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吴伟强
  余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吴伟强在致欢迎辞中指出,中泰竹笛产业是余杭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美好缩影。中泰紫荆村将苦竹这一特色资源转化为发家致富的源泉,从小作坊式到产业化发展,用一根根竹笛撬动起年总产值3.5亿元的竹笛产业,靠着竹笛金名片带着紫荆村民踏上了共富路。他希望,中泰竹笛能以本次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契机,再接再厉,开阔创新,继续奏响产业发展最强音。
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齐国

  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齐国介绍说,中国乡村文化振兴艺术行将力争实现“五个一”目标:发掘一批特色文化典范、创响一批特色品牌、培育一批文化人才、塑造一批共同富裕模式、推广一批乡村文化振兴典型。

歌手助阵

  当晚,美轮美奂的演出舞台以绵延竹海、秀丽群山为背景。《扬鞭催马运粮忙》、《麦收》、《良渚》、《刀剑如梦》《渡情》、《铜岭竹音》、《新时代 新农民》、《水乡船歌》、《赛马》、《梁祝》、《奔向共同富裕》、《最亲的人》、《远古的呼唤》、《文化筑梦有我在》等一一精彩上演。

文艺表演

  笛子演奏、舞蹈、杂技、歌曲等演绎了紫荆村奔赴共同富裕的梦想故事,唱出了村民喜获丰收的欢乐情怀,奏出了奋进新时代、建设和美家园满满豪情。“我们读中国,沿着良渚玉琮的纹理,驾驭历史的长车,纵横阡陌。”一首《在余杭 我们一起读中国》诗歌朗诵,更让观众泪流满面,深深感受到新时代“温暖的中国、激昂的中国”带来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协会竹笛协会副会长蒋国基

笛子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胡玉林

  名师与村民同台,舞者与歌者互和,民乐与村特相融,带给观众一场风格别具的高品质民乐艺术体验,激发了线下线上观众的热情,引来掌声不断,点赞连连。

竹笛制作技艺展示

访谈环节

授牌仪式

  整场音乐会共分为“寻笛乡之美”、“品笛乡之韵”、“赏笛乡之宝”、“创笛乡之富”等四大篇章,特设“敬平凡 为不凡点赞”、“敬奋斗 为生活点赞”“敬家园 为和美点赞”三个对话访谈环节。期间,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为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紫荆村授予中国乡村文化振兴示范基地称号,余杭区人民政府中泰街道办事处和杭州竹笛行业协会被授予优秀组织单位。

同台推介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同心助力一起行。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盘绣·丹麻土族花儿会虎文林虎文兄、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鄌郚镇电声乐器韩国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胡制作技艺”传承人吕建华、葫芦丝巴乌制作技艺代表张京军、非物质文化遗产“琵琶制作技艺”传承人曹卫东、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周窝村西洋乐器周俊岭、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生态农业园安塞剪纸代表刘建成、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王彬宁、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花灯戏、弥渡绣球代表石志公、杭州市余杭区中泰竹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丁小明等全国十个和美乡村代表登上舞台,为自己家乡特色文化品牌代言。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与竹笛合奏

 据悉,本次艺术行系列主题活动是由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指导,由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浙江省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联合大北农集团、中国乐器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共同主办,由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乡村文化振兴委员会、中国农影三农会展中心、余杭区农业农业局、余杭区中泰街道办事处、杭州竹笛行业协会承办。

扫一扫分享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