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绿皮书:2024年中国涉农工业全面复苏
4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联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4~2025)》。绿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涉农工业增速全面恢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今年将提升至2.4万元左右。
2024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达91414亿元,同比增3.5%,对GDP增长贡献率5.3%。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4%,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别达18.0%与22.9%。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3%,占比升至13.7%。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7亿吨大关,达70649.9万吨,小麦、玉米增产显著。农产品贸易逆差缩小至1121.5亿美元,玉米进口量大幅下降49.7%。涉农工业增速全面恢复,农产品物流总额增长4.0%。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119元,脱贫县及农民工收入均实现增长。
展望2025年,面对复杂国际环境,农业农村经济支撑作用将更加关键。作为“十四五”收官与深化改革开局之年,我国将加快强农惠农富农制度改革,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科技装备支撑,优化补贴政策,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预计农业农村经济将保持稳定,粮食产量稳定在7亿吨左右,重要农产品价格平稳,涉农工业增速有望达5%左右,涉农服务业市场集中度与连锁化水平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增至2.4万元左右,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筑牢根基。
(王红彦 马晓敏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4 ~ 2025)》发布
信息来源:http://www.agri.cn/zx/nyyw/202505/t20250506_8730979.htm
来源机构:农民日报
印度成功研发全球首批气候适应性基因编辑水稻
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Indian Counci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ICAR)于5月4日宣布,通过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培育出世界首批气候适应性水稻品种“DRR Dhan 100(Kamala)”和“Pusa DST Rice 1”。两款新品种未引入任何外源基因,仅通过靶向修改原有基因组实现性状优化。
研究团队利用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在数千个水稻种质库中筛选出目标基因型,结合基因敲除和碱基替换技术,同步优化了抗逆性与产量相关基因。预计在500万公顷适宜种植区可增产450万吨稻谷,节约灌溉用水75亿立方米,减少20%的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减施化肥农药使农民增收30%。
(吴蕾 王红彦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ICAR introduces world’s first climate robust rice cultivars: Viksit Kheti, Viksit Bharat
信息来源:https://agrospectrumindia.com/2025/05/04/icar-introduces-worlds-first-climate-robust-rice-cultivars-with-genome-editing-technology.html
来源机构:SeedQuest
美国拟投150亿封锁中国生物技术引发农业界力挺
2025年4月10日,在国家新兴生物技术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mmission on Emerging Biotechnology,NSCEB)发布《描绘生物技术的未来:美国安全与繁荣行动计划》报告前夕,美国玉米加工协会、植物性产品委员会及农业生物经济联盟等团体在华盛顿举行的报告发布活动上表示,支持报告建议并承诺合作推进目标。
报告指出,全球正进入生物技术时代,生物技术对国防、医疗保健、农业、能源和制造业等多个战略领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优势正在收窄,中国近些年在核心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功已对美国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产生威胁。NSCEB提出六大行动支柱和49项具体建议,涵盖将生物技术列为国家优先事项、动员私营部门投资等关键领域,并呼吁在未来五年投入至少150亿美元支持生物技术研发,且禁止美国相关企业与中国生物技术相关供应商合作。
(田儒雅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供稿)
原文题目:GROUPS WELCOME REPORT HIGHLIGHTING NEED FOR INVESTMENT IN AG BIOECONOMY
信息来源:https://corn.org/nsceb-report-ag-bioeconomy-investment/
来源机构:美国玉米加工协会
FDA推动天然色素替代合成色素计划
美国时间2025年4月22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新闻公告,宣布将逐步淘汰美国食品供应链中的石油基合成食品色素。此举是其“让美国再次健康(Make America Healthy Again)”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美国在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保护消费者健康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为实现淘汰合成色素的目标,FDA 将采取以下重要措施:
一是制定国家标准与过渡时间表,推动食品行业从当前使用的石油基合成色素向天然替代品过渡,并制定统一的实施标准和时间表。
二是撤销特定合成色素的使用授权,计划在未来数月内撤销橙红2号(Citrus Red No. 2)与橙色B(Orange B)这两种合成色素的使用许可。
三是逐步淘汰六种常用合成色素,与食品行业合作,计划在2026年底前从食品供应中剔除以下六种合成色素:固绿(FD&C Green No. 3)、诱惑红(FD&C Red No. 40)、柠檬黄(FD&C Yellow No. 5)、日落黄(FD&C Yellow No. 6)、亮蓝(FD&C Blue No. 1)以及靓蓝(FD&C Blue No. 2)。
四是加速批准天然替代色素,计划在未来几周内批准4种天然食品色素添加剂,并加速包括磷酸钙(Calcium phosphate)、微藻提取物(Galdieria extract blue)、栀子蓝(Gardenia blue)和蝶豆花提取物(Butterfly pea flower extract)在内的其他天然色素的审查与批准。
五是落实淘汰赤藓红(FD&C Red No. 3),要求企业早于原定的2027至2028年期限之前,尽可能早地停止使用赤藓红。
六是加强儿童健康研究合作,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合作,系统研究食品添加剂对儿童健康与发育的潜在影响。
此次FDA的新政不仅可能推动美国食品色素监管向更高安全标准靠拢,也有望带动天然色素市场的发展。面对不断提升的公众健康意识和监管强度,食品企业需提前布局,积极寻求合规的天然替代方案。
(田儒雅 丁倩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HHS, FDA to Phase Out Petroleum-Based Synthetic Dyes in Nation’s Food Supply
信息来源:https://www.hhs.gov/press-room/hhs-fda-food-dyes-food.html
来源机构: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
2025年一季度我国农机出口强劲增长
根据2025年4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我国进出口规模再创新高,连续8个季度突破10万亿元大关。
从整体出口情况来看,2025年3月我国农业机械出口金额达62.61亿元,同比增长46.6%;一季度累计出口额达180.4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9.1%,显示出我国农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劲竞争力。
相比之下,农业机械进口出现一定程度下滑。3月我国农机进口金额为2.68亿元,同比下降6.2%;一季度累计进口8.52亿元,同比下降11.7%。其中收获机械进口降幅最为明显,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均同比大幅减少。拖拉机进口同样呈现下降趋势,反映出国内农机制造能力不断增强,对外依赖度逐步降低。
农机出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技术创新成果显著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市场拓展机遇。随着国产农机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未来我国在全球农机市场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田儒雅 李周晶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2025年一季度:我国农机累计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2.1%
信息来源:https://www.nongjx.com/news/detail/98245.html
来源机构:农机网
英国科学家突破小麦增产新路径
2025年4月29日,英国科学家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突破性研究,实现小麦田间稳定增产12%,为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科学家创新性地采用海藻糖6-磷酸(T6P)分子作为关键工具,调控糖信号传导机制,在提升籽粒灌浆效率的同时,增强旗叶光合作用能力。田间试验结果显示,T6P处理组在干旱与丰水年份均保持稳定增产,突破传统农业技术对降水条件的强依赖性,同时显著降低氮肥使用需求。
这项突破性成果为作物改良开辟了“第三条道路”,通过精准调控关键生物分子网络实现性状改良,而非传统育种或基因编辑。
(田儒雅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Sugar signaling treatment could boost wheat yields by up to 12%
信息来源:https://phys.org/news/2025-04-sugar-treatment-boost-wheat-yields.html
来源机构: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
日本发现160年来首个植物新组织
2025年5月5日,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团队在《Current Biology》杂志发表颠覆性成果,宣布发现160年来首个植物新组织,该突破性发现不仅开辟了植物学研究新领域,更成功实现水稻等重要作物增产9%-16.5%,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革命性解决方案。
研究团队在验证胼胝质沉积实验时,发现控制种子存亡的关键组织结构,这个结构是自19世纪中叶以来发现的第一个植物新组织。通过显微成像与基因分析,研究者发现,人工过表达AtBG_ppap基因可使该组织持续发挥作用,允许营养物流入种子并促进其生长,水稻种子因此增重9%,其他测试作物更可实现16.5%的显著增长。
这一精准调控机制,为突破传统育种瓶颈提供了全新路径。在气候变迁加剧的背景下,这项无需基因改造的天然调控机制,为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储备。
(田儒雅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供稿)
原文题目:First new plant tissue discovered in 160 years boosts crop yields
信息来源:https://phys.org/news/2025-04-tissue-years-boosts-crop-yields.html
来源机构: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