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乡村发展协会组团前往福建省学习考察

发布时间:2025-11-10 13:33|来源:襄阳市乡村发展协会
字体大小:||

  10月27日至31日,襄阳市乡村发展协会组织六个县市乡村发展协会的负责同志赴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学习考察。
  此次学习考察活动得到了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福建省原政协副主席、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许维泽、副会长叶燕培,泉州市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王瑞强等领导热情接见了襄阳学习考察团一行并就协会自身建设和如何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等问题同考察团的同志们进行了座谈交流。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秘书长潘奋强全程陪同考察。

  28日,学习考察团到达福建后首先到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拜访座谈。随后的几天,先后到福州市、平潭综合实验区、泉州市,实地考察了福州市乡村振兴精品馆、永春县阳竹新材料科技公司,泉州市德化英山珍贵淮山合作社、海西知识产权研究院、乡村振兴品牌馆等单位和项目,参观了“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展览。

  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基金会前身为福建省扶贫开发协会、扶贫基金会,2021年更名为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基金会,全省除厦门市外八个设区市的区域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以及51个县市区相应成立了乡村振兴促进会,形成了省、市、县三级促进会联动机制。促进会、基金会充分发挥其平台和纽带作用,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有效助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被福建省民政厅和国家民政部授予五A级社会组织和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荣誉称号。

  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基金会,着眼于“助力”“服务”,坚持创新赋能助推乡村产业发展。通过开展“百村千品”赋能活动,举办名优特农产品系列展播,福建高速服务区乡村振兴市集周等形式多样的展销活动,建立“华夏福品”线上线下平台,打造“中国乡宴”品牌等举措,多方位宣传推介全省的乡村名优特农产品和美食文化,有效助推了全省乡村特色产业与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尤其是在着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上狠下功夫,斥资200多万元,建立了乡村振兴品牌馆,将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在这里展示、塑造和提升,推动250多个县域品牌走向全国,使福建乡村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品牌塑造中不断增强,乡村特色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在品牌塑造中大幅度提升。

  福建乡村振兴促进会、基金会还建立了"三库(专家库、技术库、项目库)一平台(《滴水缘》杂志)一队伍(实用专业技术服务队伍)服务机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村、村集体产业,从项目策划、资金扶持、专家服务、品牌打造、平台赋能等多渠道多方式实施差异化的指导帮扶,助推高新技术产品脱颖而出,企业做大做强。


  永春县阳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竹纤维材料取代塑料材料技术,用遍地生长的竹子生产出竹纤维全生物降解制品,全面替代地膜、食品袋、快递袋、垃圾袋等塑料用品,用一根竹子终结全球白色污染,实现环境治理中的革命性跨越,同时为农民找到了一条靠种植竹子长远致富的路子,企业也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德化县英山珍贵淮山农民合作社发展无公害淮山种植基地并进行系列的深加工,全村家家户户种植淮山,解决劳动力1千多人就业,同时带动全县各乡镇种植淮山3万多亩,促进农民逐年增加收入,产品成为福建省名牌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荣誉称号,畅销全国各地。

  这次学习考察,尤为使大家深受教育的是“3820工程”的战略价值。该工程由习近平总书记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于1992年主持编制,以“3年打基础、8年上台阶、20年大跨越”为规划框架,通过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等战略举措,推动福州跃升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其核心要义在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既立足当下解决发展短板,又着眼长远布局未来产业,这种战略思维对国家发展大局具有深远的示范意义。考察团通过参观成果展深刻体会到,“3820工程”所蕴含的系统观念与辩证思维,为助推乡村产业发展进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方法论指引——既要注重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又要补齐发展短板构建完整产业链,更要通过市场配置与社会力量的协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次赴福建学习考察,大家感到收获颇丰,学到了宝贵经验,开阔了工作思路,增强了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这次学习也开启了闽襄两地协同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契机。所到之处的企业家和从事乡村振兴工作的负责同志与襄阳学习考察的同志们都表达了加强交流合作的共识,表示要加强信息交流、推动企业和项目合作,考察团的同志们在讨论中表示,将认真消化吸收考察成果,结合襄阳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不断提升我市乡村发展协会工作水平,为襄阳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文字:涂跃国

  图片:雷声国、闫梦君等

  视频:李守成

  编辑:闫梦君

  编审:曾小平

扫一扫分享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